【学院巡礼】人文与传媒学院:赓续文脉见精神 薪火相传映未来

发布日期:2024-03-05 浏览量:

人文与传媒学院立足萍乡,秉持“文传薪火,终至千里”的院训,以“人本、人文、人为”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能说、会写、善沟通、动手能力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在安源红色大地上写好“高等教育新篇章”。

党建领航,思政铸魂

在“三全育人”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学院党委始终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结合安源精神等地方红色文化元素,开展了“四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院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先后到凯丰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卢德铭烈士陵园等周边红色景点进行参观学习,让党员同志深受教育。

21级历史班于萍乡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

学生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组织前往红色教育基地

教育教学,持续提升

学院现开设3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江西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校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萍乡市委宣传部与3003新葡的京集团共建专业,形成了文学、历史学和艺术学学科相互支撑、融通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科研机构设有文廷式研究所和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来,学院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研科研促教学,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古代汉语、外国文学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14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8篇;主编教材14部;立项厅级以上课题71项,教育部、国家语委课题11项,省社科规划课题12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6项,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5项。凌焰博士的《清代江南的图甲与乡村治理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清代农家账簿中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史料整理与研究》中,凌焰负责子课题《清代湘赣边区农家账簿中的乡村经济与社会史料整理与研究》。王淼华博士分别在CSSCI《开放时代》、CSSCI《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CSSCI《党史研究与教学》发表论文。

学生参加语文微格教学论坛

团学工作,硕果累累

学院“同心 同语 同行”志愿服务团成功入选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获评江西省优秀实践团队,受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国语言文字”“学习强国”等各级媒体广泛关注,今年10月,服务团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圆梦工程”服务项目,并入围100支交流展示团队参与展示交流会;汉语言文学1902班团支部获评“全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汉语言文学2001班团支部获评江西省高校最具好作风“活力团支部”(荣膺第五);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荣获第五届“萍乡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同心 同语 同行”志愿服务团

社会服务,助力发展

学院积极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五区”建设和湘赣边合作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中发挥智库的作用。学院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萍乡历史文化的实际,为地方社会服务。

在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中,学院党委派出80余名学生助力萍乡市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体现“传递大城小爱,展现萍院精神”的精神风貌;在江西省旅发大会举办期间,学院大力支持相关工作,共派出26名志愿者承担相关接待、引导等工作;学院党支部、学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在迎新、运动会等期间开展形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学院在文明帮创、暑期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超2000人次。学院为着力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势特色,长期开展推普志愿活动,易缨老师从教30多年来,一直投身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社会服务工作,获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学院推普志愿服务团与萍乡市图书馆联合举办推普周少儿绘本阅读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人文与传媒学院推普志愿服务团与萍乡市图书馆联合开展推普周绘本阅读活动


供稿:汪建蓉、谢葶、查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