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今年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胜利100周年。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领导工人们掀起了一场义无反顾的革命,在我国工运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安源也成为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安源工人已有过七次较大规模的斗争。但这些都是自发性的斗争,显示出短时性、利益导向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安源工人“从前是牛马”,缺乏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这既是安源工人主体性觉醒困境的根源,也是早期安源工人抗争失败的根源。受传统文化和自身觉悟的影响,安源工人开展的几次自发性斗争仅限于争取改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而没有将自身的利益诉求上升为政治诉求,没有持续抗争以获取政治上的话语权。同时,因为工人文化水平低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客观上使其不可能掌握历史主动。1921年12月以前,安源工人大多不会阅读公报、报纸,不清楚企业的运营状况,对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也不了解。与企业管理方相比,工人掌握的信息非常匮乏,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谈不上有更多的发言权,有意见也不敢或不愿伸张,导致他们的抗争只能停留在自发的阶段,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共产党人来到安源,他们通过开办学校传播知识,组织拓展性教育活动,宣传革命理论,推动工人觉醒。1921年前的安源,工人及其子弟受教育的条件非常有限。基于此,毛泽东派李立三来安源,在工人中办学兴教,目的是为了让工人及其子弟“增长知识、发扬德性”,教给工人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同时,培养阶级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其主动精神。他们坚持把文化教育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揭露三座大山残害和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让工人明白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根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工人的救星,做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此外,中共安源党组织通过举办拓展性教育活动,如增设文化设施、举办讲演集会、组织文艺活动等,提升工人们的阶级觉悟。这些做法,培养和锻炼了安源工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定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因而催生了一场义无反顾的主体性觉醒革命。
安源党组织以开办学校教育和举办拓展性教育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工人提升历史自觉,通过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开展革命斗争等方式,逐步引导工人把握历史主动。一是通过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团结,凝聚力量。1921年冬,李立三发展了一批工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安源团支部,其后又成立了安源路矿党支部。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成立了工会性质的工人俱乐部。罢工胜利后,工人俱乐部的规模得到扩大,绝大部分工人加入了俱乐部。工人俱乐部建立和完善了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并将学校等其它机构也一并纳入俱乐部管理。这些做法凝聚了力量,扩大了影响力。二是发扬斗争精神,开展革命斗争,把握斗争主动权。安源党组织非常重视自身的武装建设。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时,即着手组织了自己的纠察队,开始积蓄武装力量,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当时,安源工人的革命斗争精神是非常坚定和彻底的。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工人非常团结,使得大罢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安源党组织还组织工人积极参加周边地区的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工人运动等民众性运动,组织工人投身北伐战争、参加秋收起义。这些革命斗争,推翻了一些地方的地主统治,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气焰。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了团结,凝聚了人心;通过开展革命斗争,积蓄了力量,树立了信心,从而保障了工人阶级的权利,帮助他们掌握了战略主动和历史主动。
(作者系3003新葡的京集团副院长、教授)